展开
在线客服 客服软件
在线客服系统
栏目名称
行业前沿
行业新闻
政策法规
技术进展
人才库
战略合作
交流平台
销售服务
物流服务
融资服务
咨询服务
注册协议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写给2016年——中国废塑料再生行业的觉醒之年

时间:01/30/2016 10:28:11

写给2016年——中国废塑料再生行业的觉醒之年

    四大因素倒逼废塑料行业巨变

    1、石油价格不断下跌,塑料价格持续走低

    目前世界范围内塑料原料的主要生产路线是原油—石脑油—单体(乙烯、丙烯等等)—聚合物(塑料、橡胶等)。从这一生产路线来看,原油作为塑料原料的基础原料,其价格的波动,根据成本推动原理最终将会传导到塑料的价格上。

随着原油价格的暴跌,废旧塑料行业也遭到重创,塑料新料和再生料价格差价越来越小,甚至出现倒挂的现象,受石油价格下跌影响,我国废塑料的回收市场也受到了很大冲击。从短期来看,石油价格要回升到以前的价位短期来看几乎没有可能,这对于从事废塑料回收链条上的企业和个人来说,都将是一个极大地挑战。

    2、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业内企业倒闭潮涌现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压力重重。在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的过程中伴随着通货紧缩特别是债务通缩的可能性大为增加,实体经济整体走势疲弱,消费信心下降明显,投资整体增速下滑,进出口增速持续低迷,民营企业倒闭潮、外迁势头扩大,并加速向银行业传导。

    2015年废塑料行业突遇倒闭潮,中小型企业利润微薄,甚至难以为继。国内废塑料企业面临利微的经济压力,监管日益规范严峻的行业环境压力,“关停”“倒闭”“转行”成为充斥在行业中的另一种声音。

    第一,石油价格的下跌导致废塑料回收后的处理旧料与石油新料的价格差距优势消失殆尽。这使得回收和再生处理废塑料无利可图。国有的废塑料回收处理企业因为政府出于环保需要还能勉强维持运转,对于很多私营企业来说很显然生存都已经出现问题。

    第二,因为上游需求的下降,废品回收站对于废塑料的需求自然会下降。许多废品回收站将会退出废塑料回收业务。

    第三,就是专业从事废塑料回收的个人,因为废塑料回收价格下跌,已几乎无利润可言,也将会离开从事别的工作。

    3、环保整治力度不断加强,整治区域进一步扩大

    废塑料再生加工产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经营方式粗放、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在全国不断加强环保整治力度的大背景之下,全国许多废塑料产业传统聚集区均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全面开展了废塑料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在严厉打击非法废塑料经营户的同时,对持证企业也加强了监管整顿和淘汰,以环保、税收、消防、安全生产等各种手段倒逼业内企业的关停。

    环保整顿对再生塑料业者影响深远。2013年开始,全国再生塑料市场的环保整顿浪潮汹涌,广东、山东、河北、浙江等地区的所有废塑料主要市场被整顿闹得鸡犬不宁,一大批加工作坊被迫关停,整顿严厉的市场停工率高达80%—100%,其中,以废塑料加工闻名的慈溪的“百日清零”行动的打压下,市场元气大伤。全市共关闭废塑料非法交易市场3个,取缔非法废塑料生产加工户830余户,98%以上的废塑料厂家基本关停。

    4、进口废塑料监管越来越严,或将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

    2015底第一批和第二批限制进口类固体废物许可证相继公布,从公布的数据来看,核定进口率同比下降了40%左右,总量同比减少了70%。而环保部相关人员也表示,第三批和第四批许可证会在2016116日和年底前相继印发,同样,批文的核定率会让很多企业大失所望。

    据从相关人员处了解,2016年废塑料批文大幅下降,究其原因,首先是国家主管部门对国内环境污染相当重视,而废塑料进口经常涉及到洋垃圾走私问题,所以批文的发放会进一步收紧。其次,2016年的核定进口批文数据是根据企业2015年的实际进口数量来进行评估的,如果企业2015年进口过少,那么2016年想要申请更多进口批文的可能性则不是很大。

相关行业协会领导表示,未来废塑料的进口批文将会进一步紧缩。那么会不会像坊间传言那样,未来的3-5年时间里,国家将会禁止废塑料的进口呢?笔者个人认为,这是大势所趋。

    其实,早在2013和2014年就有消息传出,国家要对废塑料进口进行“一刀切”,但一直没有后续动作实施。2015年年初,王久良的纪录片《塑料王国》更引起了上级领导部门的重视,相关主管部门更是对各地的废塑料进口加工销售进行了摸底调查。

    一直以来,废塑料进口就存在着走私和倒卖批文的行为,尽管这只是一种个别行为,不能代表行业主流,但正是因为这些企业的存在才让整个行业备受争议,负面影响极大。

    相关领导也同一些业内企业进行了讨论,认为禁止进口废塑料是有好处的:

    首先,禁止废塑料进口,会使全世界的废塑料价格大幅下降,这对于在国外设厂进行加工的华人企业来讲是十分有利的。

    其次,禁止进口会让更多的废塑料大中型企业“走出去”,利用更低廉的采购价格和人工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符合国家“一带一路”的精神。

    第三,减少国内受到国外洋垃圾的侵扰,小作坊式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原料不得不关停企业。同时,从业者也可以不再进行洋垃圾的分拣,减少受到健康侵害的威胁。 

    第四,能够促进国内回收体系的建设,减少国内垃圾围城的威胁,最终改善国内环境。

    

    新常态下的行业新趋势与转型突围方向

    1、行业新趋势

    目前,国内再生塑料行业呈现出“小企业纷纷倒闭、中型企业勉强维持、大型企业及巨无霸企业风起云涌、产业多方向跨界延伸、互联网+备受追捧”的新格局。

    ① 家庭作坊式小企业在环保整治下被强力淘汰出局,虽有“圈区管理”政策的出台,但是小企业入驻园区的成功案例不多。

    ② 中型企业在环保整改后尚能开工生产,但是受到市场行情低迷的影响,多为勉强维持,等待市场的复苏及政策的扶持。

    ③ 随着再生资源行业被绑定在环保产业,一批实力雄厚的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已经或者即将强势跨行进入再生塑料行业,例如:葛洲坝环嘉、航天资源、启迪桑德、天奇股份等。

    ④ 随着再生资源行业传统的废钢、废纸等大宗商品价格的跳崖式的下跌以及废旧家电拆解行业的竞争加剧,一大批报废汽车拆解企业、造纸厂、家电拆解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以前被忽视的废塑料的增值再生利用;而随着国内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垃圾处理过程中大量废塑料如何实现增值再利用也逐渐成为热点。可以预见,我国再生塑料行业正在步入产业多方向跨界延伸的新格局。

    ⑤ 随着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概念迅速升温,互联网+在再生资源行业也逐渐成为热点,业内多家企业正在尝试“互联网+回收”、互联网在线交易平台等新模式,如:启迪桑德旗下的易再生网、格林美旗下的回收哥、上海金桥旗下的阿拉环保网、广州炬胶主办的淘塑网、北京华京源主办的绿宝网、石家庄正和主办的中国回收商网等等……

    2、转型突围方向

    ① 应对变局,探索“走出去”的新方向。

    在新形势下,以进口废塑料为主的企业必须要正视行业未来的新趋势,及时对企业发展方向进行调整,有经济实力走出去的企业,抓紧时间探索走出去的道路和方向,探索国外建厂或同国外企业的合作方式。

    ② 顺应趋势,开拓并深耕国内回收渠道。

    为了更好地掌握再生资源的源头资源,相关企业必须未雨绸缪,开拓并深耕国内回收渠道,或加强与国内回收企业间的合作,建立区域性的加工配送中心来满足企业加工用量的额度。

    ③ 跨界延伸,从垃圾分类中抢夺资源。

    在城乡垃圾处理体系中,存在大量的废塑料资源,有条件的企业要同当地政府甚至周边政府协同合作,建立起经得起考验的垃圾分类体系,从源头控制来料的质量和数量,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④ 做强做大,必须提高废塑料前端处理的自动化水平。

    废塑料的高值化利用的基础是废塑料的高纯度分类,我们要吸取业内大型企业忽视提高废塑料前端处理的自动化水平,致使企业前后端生产能力严重失调,导致企业严重亏损的惨痛教训,扭转“高值化就是改性造粒”这一错误观念,转变废塑料手工分选这一原始落后的生产模式,提升生产工艺的技术含量,合理配置资源和产能,真正将废塑料再生行业做成绿色环保且可规模化生产的科技型产业。

    ⑤ 做专做精,必须注重开发以市场为导向的改性专用产品。

    改性技术是废塑料再生利用创造较高利润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塑料品种十分繁多,下游企业对再生塑料颗粒的品质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废塑料再生利用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与下游企业形成紧密配合,以改性技术为竞争核心,以客户目标为产品方向,攻克废塑料再生产品品质不稳定这一难关,为废塑料循环利用产业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再生塑料行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1、行业存在不对等竞争问题

    目前,我国的再生塑料行业是完全市场化的行业,而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是以“环境保护为上、再生利用为次”的原则来处理废塑料,所以对废塑料的处理采取了政府补贴的方式。这也是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废塑料进口国和处理国的重要原因。

    在此背景之下,国外的废塑料再生企业既可以免费拿到废塑料货源,而且还能获得政府的补贴;而中国的废塑料再生企业既要在国际市场花钱采购废塑料,既拿不到政府补贴,又要支付较高的进口关税,由此可见中国废塑料再生利用企业生存的太为艰难了。

    2、缺乏科学规范的行业标准

    由于我国废塑料行业长期以来缺少监管,基本处于野蛮式发展的状态,加之废品或垃圾很难制订规范化的标准,因此,我国废塑料再生行业严重缺乏科学规范的行业标准,全行业基本处于无序竞争的态势。

    可喜的是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已经开始着手制订相关的行业标准,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等都在积极行动,供销社系统做为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传统机构也在积极参与此项工作。

    笔者希望:在再生塑料行业标准的制订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我国废塑料再生行业的特点以及该产业对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的重要贡献,采取“政府扶持、环保先行、提升技术、循序渐进”的原则,推动我国废塑料再生行业的产业升级。

    3、行业存在较多的认知误区

    ① 业内对废塑料再生利用行业的认知误区:业内许多企业简单地认为改性技术是废塑料高值化再生利用的最重要的手段。

    笔者坚定认为:要实现废塑料高值化再生利用,其前提是高效高纯度的前端分选,只有做好这个工序,废塑料才从废料或垃圾转变成了可再利用的原材料。当然,改性技术是提高再生塑料产业利润率的重要手段,但是,废塑料的改性必须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而且,哪家企业可以做好大规模的前端分选,就是将可再生原材料资源掌握在手,就成为“第二石化企业”,成为原材料的大供应商。

    ② 外界对废塑料再生利用行业的认知误区:外界普遍认为废塑料再生利用行业是高污染行业,污水及废弃排放是环境杀手。但是只要略知内情的人都应该知道,塑料新料是石化企业由石油裂解后的产物经过聚合形成的,其生产过程所产生的环境污染要数倍于废塑料再生过程,而且就我国目前的污水和废气处理技术而言,废塑料再生利用过程中的污染控制绝对可以达标,严格来说,废塑料再生行业是一个低碳环保的循环经济产业,理应受到公正的待遇。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废塑料再生行业由于环保意识薄弱、生产技术落后,且众多主流媒体的不公正的炮轰,造成了民众对废塑料再生行业的严重误解甚至是认知的扭曲。

    笔者坚持认为:今后,废塑料再生利用企业(尤其是业内龙头企业)应联合行业协会,在行业宣传方面要加强科普宣传,以数据说话,引导民众对废塑料再生行业有一个科学而客观的认识,逐步扭转外界对行业的误解。业内同仁应该同心合力,坚决鞭挞以有色眼镜看待废塑料再生行业、以局部片面丑化废塑料再生行业的那一小撮别有用心的所谓“环保卫士”。

     本文作者:盛敏,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秘书长



山西省通信管理局备案号:晋ICP备12002432号-2 19799032
版权所有 @2015, 山西省粉煤灰行业协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