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现状
我国在钢渣混凝土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实际应用开始于上个世纪60 年代,在当时,主要的研究课题全都集中在用钢渣制备新型胶凝材料方面,掺入适量钢渣后拌制出来的混凝土虽然在水化反应后强度有所提升,但是整个水化凝结的时间过长,影响了推广应用。到了上个世纪90 年代,国内的一些研究人员在不断地试验中发现,将激发剂添加到掺有钢渣的混凝土当中,可以有效改善水化速度与凝结时间,并且还能使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获得显著提升。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磨细之后的钢渣微粉可提高活性,细度越大,活性越大。在钢渣掺入量适当的情况下,其对混凝土的强度、抗冻融及抗氯离子渗透和气体渗透能力均有极大程度地改善,经过磨细处理之后的钢渣具有良好的减水效果,并且可以与混凝土拌制过程中添加的减水剂相适应。
2、效益分析
在混凝土拌合过程中掺入适量的钢渣能够提升其抗压强度,换言之,钢渣混凝土可在具体的工程中进行应用,下面重点对应用钢渣混凝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
(1) 经济效益。某地区,各种原材料的价格如下: 普硅水泥: 400 元/t,矿粉200 元/t,钢渣粉180 元/t,粉煤灰100 元/t,减水剂2500 元/t,中砂60元/t。按照一定的配合比,对掺入钢渣粉的混凝土和不掺的混凝土成本进行计算,前者为225. 1 元/m3 ,后者为233. 5 元/m3。钢渣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每立方米的成本低8. 4 元,同时,按照国家税务局颁布的免征增值税的政策,钢渣作为固体废弃物,当其掺入量达到一定时,每立方米可以免增值税10 元,两者相加,钢渣混凝土的总成本比普通混凝土的总成本低了18. 4 元/t。可见,钢渣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
益;
(2) 社会效益。如果可以在建设工程中大范围推广钢渣混凝土技术,将会产生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可使钢渣废弃物获得有效利用,从而变废为宝,有助于降低天然资源的消耗,可减轻砂石开采引起的环境破坏; 能有效防止钢渣的大量排放,即可以节约土地,又能降低环境污染; 钢渣的利用,与国家提出的循环经济政策相符,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绿色度,对于推动我国建设行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来源:广东工业大学冯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