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脱水困难的现象极其原因分析
1.现象
(1)滤布成型的石膏饼中出现分层现象,上层较湿,下层较干:
(2)石膏饼表面有一层湿黏,发亮的物质;
(3)石膏病断层有气泡破裂后留下的小孔。
(4)下料口不结块、不滑落,成稀泥状,甚至出现下部粘稠、上部成流水状。
2.原因分析
影响石膏脱水的因素比较多,归纳起来,不外乎吸收塔物理化学反应过程的参数控制和脱水设备的运行状况。参数控制因素对于吸收塔,除了粉尘,上游烟气因素已不可控,因而在运行过程中,主要要控制吸收塔本身的浆液PH值、浆液密度。吸收塔液位,粉尘含量和氧化风量,这些参数,影响石膏的结晶和水分的脱出,因为在石膏的生成过程中,如果参数控制不好,往往会生成层状、针状晶体,进一步向片状、簇状或花瓣形发展,其粘性大难以脱水,如亚硫酸钙晶体。
而石膏晶体应是短柱状,比前者颗粒大,易脱水。另外,颗粒较小的物质如电石渣和粉尘等杂质,游离于石膏晶体之间,堵塞水分脱出通道,是水分难以脱出。
(1)浆液PH值浆液PH是控制脱硫反应过程的一个重要参数。控制PH值就是控制过程的一个重要参数。控制PH值就是控制进入吸收塔的电石渣浆液量。因为SO2溶解过程中,离解出大量的H+,高PH的控制有助于SO2的溶解,而电石渣的溶解过程中,离解出大量的OH-,低PH值的控制有助于电石渣的溶解,所以PH值得过高过低都不利于石膏的形成,必须确定一个合理的PH值,否则过高的PH值使大量的电石渣混入石膏,无论是电石渣还是亚硫酸盐,由于其粒径比硫酸钙晶体小,不但降低石膏纯度,而且造成石膏脱水困难。
(2)浆液密度石膏的浆液密度反映了吸收塔中浆液的饱和情况,密度过低,则表明吸收塔石膏含量低,碳酸钙含量相对较大,此时如果将石膏浆液排除吸收塔,将导致石膏中的碳酸钙增加,浪费电石渣,由于其粒径小,既降低石膏品质又使石膏脱水困难;密度过高,则表明石膏浆中石膏和碳酸钙都过量,过量的硫酸钙抑制SO2的吸收,不利于碳酸钙溶解,此时若排除石膏,由于碳酸钙粒径小,造成石膏脱水困难。
(3)吸收塔液位吸收塔液位影响亚硫酸盐的充分氧化和石膏在塔内的停留时间。液位低,使收塔中的氧化区缩短,亚硫酸盐得不到重复氧化,同时使储存在吸收塔中的石膏浆液相对减少,容易石浆液密度超限,使补入的电石渣浆液得不到充分的循环反映就排出吸收塔;液位高,氧化区延长,石膏纯度高,电石渣浆液循环反应充分,但密度一旦超限,由于石膏出不急,会发生密度过高使石膏出不急,会发生密度过高使石膏难于脱水的问题。
(4)粉尘含量原烟气中的飞灰进入吸收塔浆液中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SO2与脱硫剂的接触,降低了电石渣中Ca2+的溶解速率,同时飞灰中不断溶出的一些重金属如Hg、Mg、Cd、Zn等离子会抑制Ca2+与HSO3-的反应,“封闭”了吸收剂的活性。一般要求吸收塔入口的烟尘含量不能超过200mg/m3,如果超过300mg/m3以上就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如果烟尘含量测量仪表不准,最直接的方法可以取样沉淀,如果沉淀的固体物质中上部的黑色灰状物质超过总量的1/3(正常的应在1/4以下),就说明入口的烟尘含量太大了。
现在由于电除尘器效率不是很好,吸收塔变成了吸尘器,吸收塔浆液发黑,起泡,脱水时在石膏表明有一层黑色物质,在这种状况下再坚持运行可想而知。吸收塔浆液极易“中毒”。
(转自:粉煤灰产业联盟)